一所农村村级幼儿园的蝶变
作者:陈世联 来源: 上传时间:2015-10-09
2013年4月,笔者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站发表了一篇报道《期待蝶变——重庆市忠县农村地区幼儿园考察记》,文章结尾,笔者写道:“再次考察农村幼儿园,欣慰与沉重交织并存。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满怀着信心,中国农村学前教育总有蝶变之时,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两年后,带着与两年前几乎同样的两个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农村地区幼儿园践行力度有多大以及作用有多大?农村地区幼儿园是否有变化以及变化有多大?笔者趁参加重庆市幼研会举办的涪陵区现场研讨活动之际,特意驱车前往该区百胜镇太平幼儿园参观考察。
完美转岗
太平幼儿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太平市村,是一所典型的村级幼儿园。该园是在一所闲置的小学校的基础上办起来的幼儿园。五年前,太平小学停办,政府决定办一所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都是中小学教师转岗过来的,包括幼儿园园长。身份角色的巨大变化、教育对象的变化、教育任务的本质区别、教育理念的重新塑造……个中艰辛,业外人士难以体悟。幼儿园杨小兰园长率先从观念到行为转变,带领全园教职工学习体悟与践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指南》精神。短短几年时间,一所真正的幼儿园就矗立在青山田野环抱之中了。
华丽转身
自2012年《指南》颁布以后,该园竭力践行《指南》精神,现在已经完成了她的华丽转身,成为一所低成本、高效益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
走进太平幼儿园,就是一坡台阶,竹子搭成的瓜果架,两旁以粽叶、芦苇为装饰,用本土资源粘贴画和园内环境图片展示幼儿园成长的点滴。
以前的运动场比较宽阔,现在开辟出了菜园、沙池和游乐园。菜园里种满了时令蔬菜,墙壁上的斗笠、蓑衣、筛子、锄头等农具,还原了真实的农村生活。游乐园里的老槐树,是勇敢者的天堂,粗壮的树丫上垂下来的绳子,是孩子们练习攀爬和汤秋千的好地方。
教学楼后面原本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小树林,现在新增了养殖园、健身步道、泥塑区、戏水池。现在的小树林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百草园”,特别是泥塑区中的原料,是老师们从附近观音村挖来的观音土。
农幼结合
幼儿园充分体现“农”和“幼”的文化氛围,环境创设都取材于本土,贴近幼儿生活。走廊上,玉米核构成多种几何图形,玉米壳仿真出荷花瓣,瓦片画装饰展示墙,草墩、芦苇花制成吊饰。美工室,投放了上百种竹、木、豆、草、叶等原材料用于手工、剪纸、折叠、粘贴等活动。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该园保安、厨师都是制作乡土玩教具的高手。教职工们坚持“就地取材、绿色安全、一物多玩”的理念,给孩子们自制出丰富多彩的教玩具。
百胜盛产竹子,教师们用实心竹为材料指导孩子们跳竹竿舞;用水竹杆制成花轿、竹筏;水竹篾编制成滚筒、龙、竹篮;楠竹做成高跷、梯子;形状备异的楠竹片、楠竹筒,作为建构区、美工区的原材料。百胜栽种水稻,收割后的稻草没有什么用处,幼儿园从农民那里收集来做成草墩、草篮、草绳,绑成草人球篮等。玉米杆用来做装饰墙,须用来粘贴,核用来建构,天花杆用来做手工,包谷壳用来编织。
乡土活动
幼儿园在解决了“有地方玩、有材料用”的问题后,积极探索本土特色活动,强化保教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教玩具用于幼儿保教活动中。
美工创意活动。开设了泥塑、石画、瓦画、竹画、编织、粘贴、剪折纸等美工活动,材料都是农村孩子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参与的兴趣浓厚。
户外体能活动。户外活动材料丰富,舞龙、抬花轿、跳竹竿舞、爬菜架、坐板板车、滚竹筐、跳格子、打地鼠、踩高跷、滚铁环、荡秋千等,幼儿的钻、爬、跳、滑、荡、平衡、协调、体能备方面都得到锻炼。
生活体验活动。幼儿参与鸡、鸭、兔、蚕、小蝌蚪等小动物的饲养活动,以及时令蔬菜的种植活动,既能增进对动植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植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幼儿在体验活动中增进了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了生活能力。
参观完毕,笔者感触:这是一所真正的幼儿园,这是一所标准化的幼儿园,这是一所坚守科学保教的幼儿园,这是一所践行《指南》维护童年幸福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在中国西部的农村,在行政级别最低的村级,但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树立了一个典型——学前教育正能量的典型!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5.07-08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