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策略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的实践运用
作者:周爱京 来源: 上传时间:2016-06-08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
园所管理实践中,精细化管理作为文化管理中行为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理念物化到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实践中,实现以文治园、以文育人的目的。
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来看,世界各国学者见解不一。比如,美国学者卡茨将教师的发展分为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四个阶段;加拿大学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教师职业成熟水平分为:角色确认、角色适应、角色成熟、职业发展“高原”、发挥骨干作用五个阶段,等等。无论怎样划分,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教师入职后的第一至两年所接受的信息最为重要,是坚定其职业信念、明确发展路径、奠定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
培训内容设计与考量的精细化
1.设计培训内容时注重整体性原则
入职初期,新教师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及认识大多停留在表层,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被不同的课程门类拆分为一个个散点,知识与能力具有一般化、表面化的特点。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一条重要的实施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需要教育者具有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以及必备的职业素养做支撑。
(1)从师德教育及专业理念两个维度入手,增强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实现角色确认。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所以,新任教师入职第一课必须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始。我们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本着把握“专业导向、师德为先”的原则,从“依规从教(掌握国家教育政策与法规是前提)、敬业态度(理解保教工作的意义,萌生敬业精神)、职业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专业认同(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专业发展)”等层面强化新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既是工作信条,又是职业操守,明确幼儿教育的初衷是润泽幼儿的心灵,启迪孩童的智慧。
(2)从理解园所文化理念开始,进行入职前的心灵洗礼,让新教师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新教师职业生涯第一课从庄严的入职宣誓开始:“我在此宣誓,我将把我的一生贡献给幼儿教育事业……”庄严的入职宣誓仪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新任教师完成角色确认,另一方面让带教的老教师再一次重温誓词,牢记肩负的使命。在此基础上,对新教师进行园所文化与园所精神的浸润。新任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来自祖国各地,有着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要想把这样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形成团队的力量,有必要在入职前对她们进行园所文化的熏陶,其中既包括理念识别层面的园所文化、园所精神、办园理念、教育理念、办园目标等,又包括行为识别层面的园所规章制度、教师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园训等内容,使她们对园所文化从认知到产生认同感,尽快熟悉团队,融入团队,心灵上找到组织的归属感。
(3)从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出发,建构完整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体系,将学校所学理论和概念具象化、实践化。
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
在宏观层面上,从了解《儿童权利公约》入手,深刻解读《纲要》《指南》的核心要义,了解其精神主旨,为新教师日后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教育规律、科学施教奠定基础。
在微观层面上,包括以幼儿为主体的幼儿发展知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所必需的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以及教师个人发展所需要的通识性知识。在通识性知识中,包括园所特色课程所需要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艺术欣赏与表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专业能力体系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组织与评价,游戏活动的引发与支持,以及沟通与合作等。
对于新教师而言,要想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亟需在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就是专业能力的支撑。新教师需要解决的第一个能力就是:怎样和孩子们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每天心情愉快;其次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秩序与规则,使幼儿在园生活既感到安全舒适又有秩序感;同时要学会创设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玩教具材料。
总体而言,在设计新教师培训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还要着眼于园所的可持续发展,着力于新人从身、心、技能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发展的整体考量,使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确认,融入团队,进入到角色适应阶段。
2.设计培训内容时注重针对性与层次性
新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有的是专科生,有的是本科生,还有一些是3+2(3年中专、2年大专)性质的中专升大专生以及研究生。研究生中既有本硕连读的学前教育硕士,还有转专业学习的教育硕士。因课程设置不同,她们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整体性,还要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体现出层次性。
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文化素养良好,她们所缺乏的是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对这类新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帮助他们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找到契合点,用理论支撑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相比较而言,专科生的教育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但是教育技能,如绘画、手工、弹唱、舞蹈等是她们的优势。她们往往能很快进入到教师的岗位角色,参与玩教具制作、班级环境创设等,但存在的突出问题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这类新教师,除了集中组织学习以及自学外,需要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解释每一个教育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既要告诉这些教师“怎么做”,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说明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新教师培训内容在整体性原则下,又有针对个体的设计,既着眼于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又针对每一名教师的兴趣与专长,结合教师个体的发展需求,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且各层次培训内容具有线性发展的关系,让每一名新教师都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尽快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
培训目标确立与制定的精细化
在对新任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之前,应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制定入职培训旧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对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新人来说,培训旧标不宜过高,以避免她们因达不到要求而丧失自信心,产生挫败感。比如,入职一周内的工作目标设置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记住本班幼儿的名字,了解并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熟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即可。如果提出“掌握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工作要求,明显超出新教师的能力范畴,难以实现。
2.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原则
制定目标时,既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评价观等宏观目标,又能够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细化到教师一日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站位,活动中何时换位、补位,幼儿游戏时适宜的提示语等,让新教师在开展工作时每一个细节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做指引,有教育价值做支撑。
3.循序渐进性原则
制定培训目标时,要把握培训内容的阶段性,注重循序渐进,让新教师能够体验到成长与进步的快乐。
第一阶段,知晓“做什么”: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熟悉教师一日工作流程,掌握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等,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与喜爱。
入门实战能力:学会微笑。对新教师而言,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与孩子们建立温馨愉快的师生关系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保持和谐同事关系的润滑剂。
第二阶段,知道“怎么做”:关键在于给标准,给规则。当新教师熟悉了幼儿一日生活组织与开展的流程后,需要从环节人手,就某一环节的组织与实施给出标准,并提供具有支持性的组织策略与实用的方法。如,采取什么办法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在生活环节中怎样渗透保育与教育?与幼儿互动交流时可以使用哪些支持性的语言策略,如“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好样的,你做到了!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就引出教师的一个重要能力——谈话能力(沟通技巧)。
实战能力进阶:学会沟通,提高谈话能力。谈话是教师与幼儿交流,了解、引导幼儿的重要途径。可以是集体谈话,如区域活动后的点评环节,帮助幼儿提升并获得区域活动经验,也可以是个别谈话。新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说教或是训I诫的语言,视情境及问题,真正去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启发幼儿主动探索。每一次谈话的过程都是教师与幼儿心灵沟通的过程,谈话的最佳境界是师生双方都愉快而有收获。
第三阶段,逐渐学会“怎么做好”。关键在于给思路。当新教师熟悉了一日工作常规及流程,大体掌握了各环节的组织策略后,逐步引领新教师向纵深的专业层面拓展。如,对本班幼儿基本特点的准确把握,并设计出适合本班幼儿兴趣与发展需要的教育活动等。
“做好”的前提是新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观察能力,能够对幼儿的行为作出判断与解读。
实战能力进阶:提高观察能力。观察力是教师的一项必备专业能力。观察是提供适宜性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指导的基础。有效观察(识别)的前提条件是教师了解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学习特征及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在教育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识别出幼儿能做什么?怎么做到的?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幼儿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品质等。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提取出有价值的教育信息,逐渐向一名合格教师发展。
培训方法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新教师对职业的自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从园所各方获得的肯定与支持、理解与帮助。我们通过对新教师提供持续的培训、检查、指导与跟进,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1.各部门联动,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
对新教师的培训采取各部门联动的方式。保教部门、保健部门、办公室等多方联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办公室重点从园所文化、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对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工作表现、同事关系等方面的观察与指导,考察新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个性气质特征;保教部门重点从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培训,加强跟进式检查与指导,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评价;保健部门则重点从保教配合的意识及能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渗透性养成,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检查与指导,并予以评价。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新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培训。
2.推行导师制与指导小组制,合力助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导师制也叫带教教师负责制。挑选园内经验丰富且综合素质高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承担带教工作。园方对带教教师提出明确的带教要求、考核标准以及考核时间。负责带教的教师从做人、做事、为师、专业成长等几个维度全方位带教,根据新教师的个性特点及知识、能力基础制定出详细的个性化带教计划,将目标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共同的诉求让师徒同心同德,形成成长共同体:一方是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工作上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另一方则是主动求教、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指导小组制是由园长、保教主任、保健主任、班长等组成的指导小组。通过随机抽查、半日活动观摩、特色教育活动展示等,以联合教研的方式,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新教师的工作情况、骨干教师的带教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可以掌握新教师的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另一方面,可以总结、梳理新教师带教经验,形成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的良性循环。
新教师入职培训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科学的入职培训不仅是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是为园所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新的保证和动力。
在新教师入职培训工作中践行精细化管理的反思与感悟
1.以人为本,践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作为文化管理的一部分,需要管理者转变管理思路,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与支持的意识。具体到新教师入职培训这项工作,园所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整体性考量,体现个性化关怀,凸显专业性,制定新教师成长方案。
2.强调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实现常规工作规范化,成长方案个性化。针对教师个体的不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最终实现让每一名新教师都能富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3.做到全员性与全程性。
全员性:从园长、行政人员、教师到保洁员、保安师傅,每一名成员都是精细化管理的践行者与传播者,新教师在具有人文气息、凡事追求精益求精的正能量成长环境中不断熏陶,自觉进步。
全程性:每项工作、每项任务从始至终(布置任务一跟进检查指导一反馈与评价一总结、反思)实行全程跟进,做到全程精细化。
文化决定理念,理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愿我们每一个幼教人都能够始于精心,行于精细,成于精品!
摘自:《幼教博览》2016.03
编辑:cicy
上一篇: 幼儿教师保护嗓子4妙招
下一篇: 论幼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如何让幼儿听从教师的管理、让幼儿喜欢上跟老师沟通、... 木子姐姐 阅读人气:13
- 谁知道园长证是怎么办的,是需要考试,还是通过培训就... 格物 阅读人气:790
- ...手上路,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深刻的感受。第一知道...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到男神、女神这些字眼,决定也来无聊一把,说说你... 哈尼 阅读人气:327
- 新开的幼儿园,招聘幼儿园管理一名,电话:1513176456... 点缀 阅读人气: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