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离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流失问题的背后
作者:杨晓岚周欣李传江 来源: 上传时间:2017-10-23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作为幼儿园男教师的储备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毕业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运用半结构深度访谈,对3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但未从事相关职业的男生进行了深入调查,试图探讨他们职业选择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毕业流失
【作者简介】杨晓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教育研究(江苏常州213022);周欣,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导,从事学前儿童教学认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上海200062);李传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原文出处】《高等教育管理》(镇江),2017.1.40~4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b/2013/02/410)、常州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YNl24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男教师的优势和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男教师已经成为幼教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相应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作为幼儿园男教师的储备人才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幼儿教育发展计划的颁布与实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男幼师的规模[l],青睐选择这一专业的男生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男生在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幼儿教育相关职业。例如合肥地区招收的45名男幼儿教师,到毕业时只剩35人,愿意从事幼师行业的只有2人[2];长沙师范专科学校自1974年到2005年共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男生57人,其中到幼儿园工作的仅占53.8%[3];徐州地区学前教育专业男毕业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就业率不足70%[4]。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毕业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纵观已有相关研究发现,以往学者在探讨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问题时,主要关注就业2~3年的幼儿园男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大量离职的现象和原因,而较少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就业问题;大多运用了量化研究的方法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成长过程和职业选择取向,较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即转行的流失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个人职业取向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过程可能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学习、生活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仅仅通过量化的分析方法不足以揭示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选择规划的具体过程。因此,本研究试图从普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毕业即转行的现象入手,运用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道路选择背后的原因,挖掘他们职业选择观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关注他们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的关键阶段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而为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人才培养、学业引领、专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抽样方法,选择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2013届毕业(同一班级)且没有从事幼教职业的3名男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校且同届同班的毕业生是为了保证研究对象本科教育环境的基本同质性,也便于对彼此的观点进行一致性检验。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课题组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了该校2013年度16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基本情况,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了那些曾经打算当幼儿教师,但后来又转变想法的男生,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揭示他们思想变化的阶段和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从最大差异抽样角度出发,课题组选择毕业后从事不同行业的3名男生,试图了解他们在职业选择时不同的思想过程。最后考虑到方便抽样原则,课题组选择了工作地点相对较近、最有可能参与研究的3名研究对象,他们毕业时间不满一年,对本科学习及就业选择过程的印象也较深,便于参与回溯性访谈。3名男生的编码号分别为M、X、W。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研究者首先根据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梳理,结合研究目的设计了访谈框架,经过对备选研究对象的预访谈和与同行专家的讨论后修改确定访谈提纲。在初步选定研究对象之后,研究者先向他们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以及研究资料搜集和运用的方式,确保他们自愿参与研究并同意配合访谈。研究者分别对3名男生进行了两次60~80分钟的正式访谈和多次非正式交流。正式访谈全程录音并逐句转录,录音文本经研究对象确认准确翔实之后分别进行登录、编码。本研究对资料的分析主要运用类属分析法寻找本土概念和核心类属,辅以情景分析法详细描述关键事件,用以佐证类属分析的结果,最后结合非正式访谈的记录进行系统化整合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此外,本研究还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本科班主任和同寝室同学的个别访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确保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对3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访谈中发现,他们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懵懵懂懂,入学后没有及时形成良好的专业认同感和确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在专业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来自家人、教师、同学、朋友乃至街坊邻里等人群观念和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萌生了自己不适合当幼儿园教师的念头,并且他们在本科后期出现了应付、得过且过的学习状态,最终在专业学习的低成就感和现实的经济诉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在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另辟蹊径,并且坚定地表示以后不会再考虑当幼儿园教师了。
(一)“选专业时什么都不懂”——懵懵懂懂的选择
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都只管埋头读书,对本科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在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主要是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另外受制于高考分数和筛选录取模式等因素,也有很多学生被调剂到了并没有填报的专业。在被访的3名男生中,有2名都是听从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填报专业的,1名是被调剂的,最终他们接受专业录取的结果也是因为听教师和家长说“当男教师挺吃香的”“选这个专业包你有工作”“当教师比较稳定”“学校所在的城市不错”“离家比较近”等等。入学前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所学的具体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没有了解,只知道是“当幼儿园教师”“师范类的”“学这个专业会有教师资格证”,觉得“踏踏实实当个教师也不错”。个别同学通过网络媒体也初步了解到“全国的幼儿园男教师很缺乏,觉得当一下也挺好”,尽管他们对这个职业还有些心存疑虑,但觉得反正“别人也有当的,那就当吧”“总体感觉这个专业还行”。然而现在毕业后回想起当初的选择,3名男生一致表示自己“选专业前什么都不懂”“专业不是自己所爱好的”,而是“被动的”“误打误撞的”。如果重新再来一次的话他们都表示“估计不会再选这个专业了”。尽管他们都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是很好的专业”,但是会更多建议高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要盲目选择”,要看“个人的性格特征”,要看“对当幼儿园教师有没有兴趣”“是不是甘于稳定的工作”等。
可见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建议更多是从未来就业发展和就读的学校、地域等方面考虑的,而大部分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自己没有主意”,只能被动认同。但是作为高校毕业生在反思专业选择过程时,他们一致认为应该更多注重个人的志向和兴趣爱好,强调从个体内在角度出发慎重考虑专业选择。
(二)“当时没想好,就混了四年”——浑浑噩噩的学习
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保障[5]1,也是本科生积极努力开展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访谈过程中3名男生一致认为大学期间应当制订一个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想干什么自己要明确了,然后自己要朝着明确的目标走”,特别是“从大二开始应该要好好规划一下”。而回想起他们自己本科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专业学习生活,M同学说:“自己的目标不是特别明确”“也不够坚定”,X同学说:“当时没有什么打算,就想顺利毕业就行了”,W同学也表示“当时懵懵懂懂,也没怎么注重目标规划”。经历了高中强压式的学习模式,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在人校时都抱着“先玩玩再说”的想法,结果前两年的专业学习“太放松、太堕落”,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他们将大学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完成任务”和“馄个文凭”,专业课从最开始的跟不上,演变成了完全听不懂,最后因为“自己没学好”更觉得“不能胜任幼儿园工作”,这一过程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相反他们觉得同班另外两名确定毕业后准备做幼儿园老师的男同学“确实很适合这个职业”,原因是“他们一心想要做这个”“付出了很多努力”。
尽管3位男生自己都表示他们以前想过当幼儿园教师,但在后期对他们同寝室同学和班主任的访谈中发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并没有明确表达过这一想法,也没有制订过相关职业规划,更没有付诸任何行动。相反,另外2位目前在幼儿园当教师的男同学则表示他们很早就开始做职业规划了,“一直就想着当幼儿园教师”,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他们“只要是跟专业有关的课程都很喜欢”,也觉得“本科学习的课程非常有用”,因此,无论他们自身还是其他同学都认为他们非常适合也完全能够胜任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 可见,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否制订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规划决定着他们在本科阶段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以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程度,进而影响大学生在就业时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估和职业方向的选择。
(三)“大三就决定不做幼儿园教师了”——由来已久的念头 在刚人校时3名男生都有当幼师的打算,“一开始觉得当教师挺好的”,可见他们并不排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然而在面临真正的就业时,X同学却“感觉我自己的性格不太适合当男教师”,M同学“觉得这个行业好像不大适合我干”,甚至觉得“自己做幼儿园教师太憋屈了”,W同学更加明确地表示“我发自内心地不喜欢幼师职业”“真心不想当教师”。那么他们的想法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呢?X同学说:“上了一年以后就感觉不会去当男幼师了”;M同学认为“是从去实习了以后”,也就是大一下学期,到“大三开始就决定不做幼儿园教师”;W同学则是“退伍①前就不打算当教师了”,也就是进入大三之前。可见,在本科前两年学生已经大致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基本选择,进而他们的职业倾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本科后两年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M同学说:“不想学习是因为心里有了不去幼儿园的想法”,W同学更加明确地表示“在学校只是为了完成学业拿证书”“课程都是应付应付”“专业课男生都是瞎听听”,在这种“厌倦”和“抵触”情绪下,他们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都当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混张文凭”,最终几位男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评价都是“非常烂”,这种负面的自我评价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想法。
在本次访谈中作者逐渐感觉到,尽管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还没有非常明确地规划好自己将来想要干什么或者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但实际上他们却早已在大一大二就隐约明白了自己不喜欢和不适合什么,这些逐渐萌生的念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后期的学习状态,也为毕业后的转行埋下了伏笔。
(四)“同学的说法对我有点影响”——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本科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别角色、自我认同等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同伴作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群体必然会产生重要的相互影响作用。这里的同伴是指本科生学习生活环境中所有年龄相近的伙伴,即除了父母、教师以外的所有同学、朋友、女友、学长学姐、学弟学妹等等。尽管大多数人否认自己的想法会受他人的影响,但实际上这种同伴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慢慢渗透的。访谈中3位男生都提及“大一时就从往届学长那里了解到了幼儿教师的工资隋况”,关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情况也“主要是从学长那里获取信息”,可见他们第一次获知真实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通过已经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的大四学长,也正是在那时高年级同学“幼儿园教师没有编制”“工资太低”“太累”的说法打破了懵懂的新生们关于未来“稳定的”“吃香的”幼儿教师工作的幻想。在他们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也都分别受到了很多同伴的影响。其中,W同学本科参军的想法是受到大四学长的建议,在部队受到“战友大都回去做生意”“听说战友生意挺好”等想法“耳濡目染”的影响,产生了从“部队回来就想做生意”的转变,“当兵回来有同学拉我人股做生意”也成为影响他决定毕业之后继续从事这一行业的直接原因。同样,M同学也表示“同学的说法对我有点影响”,很多同学对于“大块头男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存在质疑,以及本班大多数男生不愿意去幼儿园工作的想法也影响了M同学,此外同样是师范专业的女友也不赞同他当幼儿园教师,女友的态度进一步坚定了他的想法。
在访谈中发现,受访者在早期专业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听取教师和家长的一些建议,但在整个本科阶段他们进行判断选择的主要信息和建议都来源于同伴,他们的行为在或多或少地模仿着同伴,他们的观点和态度也在慢慢趋向于和同伴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他们做出最终抉择的关键人物也是同伴。
(五)“老师对我没太大影响”——若即若离的关注
高校教师是本科阶段学生专业学习和人生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和帮助人。在访谈中作者却发现,3位男生在谈及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择业过程时很少提到教师,当具体问及高校教师的影响作用时,他们认为大学教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应该比较全面,“主要是对这个专业未来就业方面的指导要更多一点”,但3名男生都觉得教师在自己的就业问题上帮助很少。M同学说:“如果我去幼儿园的话,可能老师帮我找个幼儿园会有点影响,我没去的话就没有什么作用。”X同学表示“没多大作用,我本身就没准备去咨询老师找工作的事情,根本就没这个想法,所以可能就觉得没什么帮助”。W同学也认为“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影响”。此外,他们一致认为对自己有帮助和影响的主要是“工作态度认真,比较负责任”的大学教师,他们希望教师能“更多地跟学生做朋友”,跟学生“多走近一点”“多交流、多沟通”;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督促能够更多一些,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过渡,“大学的学习氛围已经很宽松了,如果老师再松的话学生就找不到目标了”;在就业问题上他们也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哪怕我不是从事教师的行业,我也还是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信息,知道哪个行业比较好,可以多了解一些情况”。
尽管在访谈中几名男生可能碍于采访者是他们的老师,因此没有直接提出对大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但从他们对教师的期望中也能够发现,大学教师的管理相对过于宽松,不利于学生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不够深入,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多于心灵成长;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停留在专业引领层面,但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面指导却不多。
(六)“职业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是经济”——直面现实的诉求
薪资待遇是对个人辛勤劳动的直接回报,它虽然不是职业选择的唯一目的,但却是与个人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中也发现,经济收益是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选择的核心因素。当问及在职业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时,W同学很直接地回答:“职业选择的第一位考虑因素是经济”“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要稳定”。M同学认为“找工作就是看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是考虑是否当教师的主要因素”。他们对于经济回报的高期望与幼儿园男教师微薄的低收入形成了鲜明对比,直接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时放弃了幼儿教师职业。X同学也表示“幼儿园工资太低”“不去的原因是工资太低了,有编工资也低”。
那么,薪资为什么会成为影响他们职业选择的重要原因呢?首先,经济回报高更容易带来职业成就感。M同学和W同学都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比较满意,相比较那些在幼儿园里拿微薄收入的男同学,他们觉得目前工作的高收入带给了他们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喜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M同学说:“现在的工作比干教师收入高多了”,W同学也觉得做目前的工作“投资少,回报高,收入不错”“我不比他们(教师)少赚”“幼儿园工资再高我会比你做得更好,幼儿园老师拿的钱没我多”。可见,这种经济回报带来的满足感让他们坚定地想要继续从事目前的行业。其次,男性社会角色对经济能力的诉求。在中国传统观念以及文化赋予男性的社会角色中,男性是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主要角色,养家糊口的重任理应由男性来承担,“男性要呵护家人”“男的要养家”等观念使男性不得不将经济收入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走人社会想要建立家庭和已经组建家庭之后,男性的社会经济压力就更大。W同学是3名受访者中唯一成家的,他对于经济收入的诉求更加强烈,他深深感到“有了家庭经济压力太大”“赚钱太少养不起家,工作没有用”。进而,薪资收入也成了衡量男性能力、成就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女主内男主外”的思想观念引导下,男性要想在家庭中获得尊敬、掌控大权似乎必须在工资收入方面要高于女性。M同学的女朋友就说:“我没有让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但是你不能比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拿得还要少”,M同学自己也觉得“拿得少觉得有点抬不起头来”。但相反,对于女性而言就没有承担家庭责任的社会义务,因此,即使M同学的女友和W同学的爱人都是教师,他们也觉得没有问题,但对于自己的职业收入他们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周围环境中人们的势利观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访者的职业选择。W同学说:“我们这边势利的人很多”“他们不看工作环境,只看能赚到多少钱”“去幼儿园会被别人瞧不起”“被别人瞧不起是因为当教师赚不到什么钱”。
现实的经济压力、男性的社会角色诉求和他人世俗的眼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不得不将薪资收入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七)“我永远不会去做教师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在访谈中几位男生都提到幼儿园男教师很“吃香”,主要表现在男教师好找工作、在幼儿园会格外受重视、小朋友喜欢男教师等。他们认为“吃香”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幼儿园确实需要男教师,男教师在教学管理、身体素质方面都具有一些女教师不可比拟的性别优势;另一方面原因则是物以稀为贵,男教师数量较少因而也更加容易引起关注,幼儿园给予男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多、空间更大。然而,从幼儿园见习、实习的亲身经历,以及目前在幼儿园工作的同学的反馈中,他们都深深感到幼儿园男教师的工作其实并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吃香”。第一,因为数量较少,“男教师承担了与女老师相同的日常工作之外更多的杂活儿、累活儿、粗活儿、重活儿”,即使有了行政职务上的提升也大多是做着“打杂”的工作。第二,男教师在教学上可能面临比女教师更大的困境,过于严肃显得太凶,过于亲和又显得太娘,“男教师比较粗心,讲课比较粗略”“男教师比较急躁”“缺乏耐心”等性别特征,使得他们更加需要得到优秀教师的帮助和引领。然而幼儿园经验丰富的男教师却是凤毛麟角,缺乏同性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也是他们在职业发展上面临的一大劣势,男教师在工作中“更多是配班教师”“更多是受女教师支配”。第三,女多男少的工作环境也会让男教师“感觉有点别扭”,被女教师议论或是因为“找不到男厕所”而出现的‘尴尬”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几名受访的男生都认为很多“幼儿园工作的同学(男)只是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在幼儿园不会长干”“只是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工作”“都想着自己在外面做生意”“有好的机会肯定要走”。这也更坚定了他们自己今后的打算:“我不会做教师了,永远不会去做了。”
幼儿园男教师表面的“吃香”与实际工作中的“打杂”“尴尬”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反差。与此同时,男教师还要面临与女教师一样的编制难、工资低、发展慢、工作累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给男性带来的压力似乎要远远大于女性。自身经历与他人负面情绪的共同影响,导致他们最终离幼儿园教师岗位越来越远。
四、讨论与建议
(一)兴趣优先,重视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选择教育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前教育这样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男生的专业兴趣对其专业认同感的建立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男生对专业感兴趣,他们往往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将来的职业选择中也更有意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6]。相反,对专业的不了解也有可能成为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专业认同感较低、学习适应能力差、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的重要潜在因素。然而,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男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前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前景,一些男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并非是主动行为,而是“被选择”[7]。有的学生是在家长或者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这一专业;还有些学生是因为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4]。一项研究表明,被调查的123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中,因对专业感兴趣而选择报考的只有9人,而因专业调剂被动选择或其他原因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却多达89人[8]。在本研究中几名男生在选择专业时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们对这一专业原有的光环和期待渐渐退去,一方面部分高年级同学就业中遇到的工资低、编制难、工作环境不适应等负面信息与本科生人校前心目中稳定、吃香的幼儿园男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容易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形成片面的判断;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全面素质要求也是男生们在入校前始料不及的,他们不能够正确接受和看待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将专业学习中的困难错误归因为“我不适合当幼儿园老师”等。因此,他们对专业学习敷衍、应付,将学习中的困难和低效也都归因于“不感兴趣”,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排斥。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本科生在进人大学前完全处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由于高中阶段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不足,他们缺乏专业性指导,对自身的认知不充分,因此在专业选择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9]。他们更多考虑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分数,较少关注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社会行业要求的匹配度。教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时,也更多从是否容易就业、地方好不好、学校牌子亮不亮等外界因素来考虑,对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方面考虑较少。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学者金斯伯格(EliGinzberg)指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了童年的幻想期、青少年的尝试期和成年后的现实期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奠基阶段,特别是处于初高中的尝试阶段,是学生初步意识到职业兴趣、审视自身条件、了解社会职业角色的关键时期[9]。因此,西方一些国家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进行较为系统且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教育。例如丹麦等国家在高中毕业之后允许学生自由做出选择,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也可以到处去旅游,参加多种社会实践,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现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明确奋斗的方向后再申请进入相应的大学学习[10]。
受制于中国传统的高考模式,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教育模式,那么我们可以相应采取一些完善措施。一方面在初高中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另一方面,在完善初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体制的同时,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也应当更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树立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宽严相济,发挥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引领作用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他们是彼此接触时间最长、交往程度最深的。在本研究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同伴,其中一类是往届毕业生。他们普遍处于职业适应阶段,工作和个人发展尚未步人正轨,对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发展模式、薪资待遇等方面难免有着诸多抱怨,但他们作为前车之鉴,对于在校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第二类是同班同寝的同学。部分男生对待专业学习马虎应付,崇尚经济利益第一的原则,这些年纪相仿又朝夕相伴的同学相互之间很容易引起攀比和趋同。然而,高校教师在本科生职业规划发展中的角色却是相对缺失的。一方面,尽管高校教师传授了较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但是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作用却是微乎其微。可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知识的传递,而在于职业理念和职业情感的培养。另一方面,3位研究对象一致认为,高校的学习模式过于自由,相比较初高中教师而言,高校教师不是“管得太多”,而是“管得太少”。特别是在大一、大二阶段,高中强压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大学宽松的教育模式,本科生一下子觉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他们尚未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如果缺乏学校教师严格要求和管理,他们就会太过于放松和放纵,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后期大量专业理论课程介入时,他们懒散、应付的学习状态势必容易造成适应困难和学习障碍。
大学是个体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过渡阶段,教师对于本科生的教育作用不同于高中和初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观,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帮助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11]。大学是学生个性和人格独立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不再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控制者,而是应当作为个体发展的辅助者和陪伴者。一方面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由高高在上的教师变成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以同伴身份深入学生群体,陪伴学生成长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引领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发现自我,建立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观。
与此同时,同伴的重要影响作用告诉我们,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教育不是针对一个或几个人的教育,而是对整个群体的教育;也不是对一届或两届学生的教育,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对几代人的教育。部分学者建议应当注重对班级文化和男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很多信息的传递、习惯的养成、风气的形成都是在宿舍完成的,要想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就必须重视男生宿舍的文化建设;也应当重视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的影响,把活跃在一线的优秀男毕业生请回学校,以多种形式深入到在校男生中,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l2]。
(三)慎终于始,抓住本科前段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发现,本科前段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科前两年的学习状况已经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发展状况有了大致的定性和评价,也为毕业后的就业发展拟定了初步的方向。然而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管理对本科前两年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导致我国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5]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进入大学之后对待学前教育专业的态度波动很大,亟须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但是学校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指导的特殊性[5]。且以往的职业教育通常只强调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l3],大部分高校一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也更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也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在一项关于师范生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调查中也发现,90%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对自身没帮助或帮助不大[14],甚至有83.3%.男生表示从未接受过所在学校对其专门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7]。与此同时,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大多是由班主任、辅导员开展的,这些教师缺乏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知识,因此效果也令人担忧。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体基于对主客观职业因素的多种分析,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订相应的学习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来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本科四年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职业人角色转变的过程。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保障[5]。因此高校应该尽早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含义,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目标和计划,并鼓励学生努力达成职业理想,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l5]。学前专业的男生应该从刚入学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包括心理辅导在内的职业生涯教育[8]。例如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职业生涯教育,在《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方案》中还明确规定“男生的导师有帮助和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义务”[11]。
与此同时,男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和心理辅导当中高校应当引起特别重视,给予特殊关注。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男幼师培养的完整对策,对男幼师的园外生活、社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较少,致使国内还没有一本专门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著作和一所培养男性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l6]。可见,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研究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探索努力。
(四)胸怀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因素,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希望达到一种预期的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工作行业、工作种类及事业成就大小等的向往和追求[l7]。在本科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良好的职业理想,能够为本科生未来的就业择业,乃至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研究发现决定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就业择业的关键因素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角色观,而非个人的职业理想。男生在面临是否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选择时面临比女生更大的压力,他们把对职业薪资、职业发展、家庭角色等方面的要求归因为“大男子主义”思想,普遍认为男性应该在家庭中担当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应当在工作中从事管理领导的重要岗位,否则就不符合作为男性的社会角色期望。以往研究也表明,根植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性别观念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尽管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对家庭经济角色分工仍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较大,这也导致男女本科生对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期望存在显著的差异[l8]。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变化的关键期。一项有关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男性适合从事何种职业的刻板印象强于女性,且男大学生的职业刻板印象更为明显[l9]。部分学者指出,幼儿教师性别单一的问题,以及社会对男性幼儿教师的呼吁都并非偶然,它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变革导致的社会结构和性别分工变化与社会性别传统意识滞后的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与此同时,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也不够完善,还普遍存在目标制定较为功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矛盾,职业理想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l7]。
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下,树立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理想是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环节[17]。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当注重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与男性社会文化角色之间的矛盾,通过个人多种专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理想目标的具体分解等方式,积极拓展自身职业发展路径,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即在前程展望、自我接纳、社会角色、工作职业、性别意识、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能够形成坚定而连贯的意识[21]。我们也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前专业男生增强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的历史使命感,将个人的职业理想目标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相结合,打破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职业选择。
注释:
①W同学接受大四学长建议,大二结束后去参军,两年退伍后,插入低两届大三的班级继续从事专业学习。
参考文献:
[l]向麟,邹太龙.悖论破解:男幼师的“双失”现象与职业优势[J].昆明学院学报,2013(4):125-129.
[2]苟萍.论男性幼儿教师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宜宾学院学报,2009(9):118一119.
[3]刘平.幼儿园教师性别结构的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10.
[4]李倩.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就业矛盾探究——以徐州地区为例忉.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0-11.
[5]时松.一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叙事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
[6]傅小芳.高师院校学前教育男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人类发展生态学为视角[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8):69-72.
[7]严俊,赵青,何芳,等.学前教育男教师专业成长困境的社会调查——以杭州市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4):239-241.
[8]曹丽.男幼师职前教育中问题及特色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教育现状调查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1—134.
[9]刘ze喆,张秋君.从高考志愿填报看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J].社科纵横,2016(7):162—165.
[10]马香莲.丹麦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57-158.
[11]于晓梅.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0--82.
[12]刘静.幼师专业中男生的发展现状及有效教育探究[J].河南教育(下旬),2012(11):28.
[13]胡向红.师范院校本科生就业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38.
[14]马萍.新形势下师范类本科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5):27-30.
[15]关幼萌.幼儿园男教师职业发展叙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2:38.
[16]徐文玉.当前幼儿园男幼师缺失的主要原因与相应对策[J].考试周刊,2011(22):234-235.
[17]于阳.加强大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3):8—9.
[18]朱剑.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基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2(3):90-97.
[19]姜晓琳,王鹏,王美芳.大学生性别、性别角色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366-368.
[20]刘海玲.女性主义视野下幼师性别选择的和谐化趋向[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7:26.
[21]袁亚兵.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Z2):46-50.
摘自:《幼儿教育导读》2017.08
编辑:cicy
上一篇: 提升教师反思能力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 让孩子玩得轻松愉悦,最考验幼儿园老师的水平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
已回答相关问题:
- ...就是进不来,非要催上四五次才能来,第三,很随意... 春苗 阅读人气:65
- ...友一会告状,一会尿裤子,一会又把饭弄撒,整天就... yxm 阅读人气:438
- ...宝”,现在的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们在田间劳作,弄... A-vicky 阅读人气:19
- ...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做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 江雪 阅读人气:1258
- ...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 如今,我已为人师表,投... 猫科女孩 阅读人气:282